2019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舉行的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了關于本市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報告和相關專項監督調研報告,并對相關報告進行了審議。
今年以來,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好于預期。全市1.2萬余個居住區達標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垃圾分類工作下一步該怎么做?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們發言提出了哪些意見建議?
《關于本市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報告》(節選)
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好于預期
今年以來,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好于預期。廣大市民主動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上海發布”的垃圾分類功能查詢量已達2000多萬人次;全市1.2萬余個居住區達標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較2018年10月增長4.6倍,濕垃圾分出量增長1倍,干垃圾處置量減少33%,有害垃圾分出量較2018年日均增長9倍多。
全程分類體系建設全面提速
全市已完成2.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完成4萬余只道路廢物箱標識更新。至10月底,全市共配置及涂裝1395輛濕垃圾車、3086輛干垃圾車、84輛有害垃圾車及192輛可回收物回收車。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3998個、中轉站181個、大型集散場9個。
下一步怎么做?
下一步,將立足常態管理,健全長效機制。高標準推進示范街鎮創建工作,確保年底實現達標街鎮達到70%以上、示范街鎮達到50%的任務目標。2020年二季度前建成3座濕垃圾資源化項目,到2022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關于本市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專項監督調研報告》(節選)
專項監督工作的總體情況
本次監督檢查有以下特點:①總體推進與重點督查相結合,推動瓶頸問題的解決;②監督工作與《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宣傳相結合,增強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的法治意識;③市區兩級人大工作聯動,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④引入第三方力量評估,提高監督檢查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監督工作水平。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主要有這些做法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主要有這些做法和成效:①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措施扎實推進有力,分類實效超出預期;②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③全程分類體系初步建立,硬件設施建設全面提速;④生活垃圾分類成為撬動社會治理的有力支點。
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的建議
①發揮聯席會議的綜合協調作用,加強督導形成合力;②加快硬件設施建設,夯實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的基礎;③完善居民小區的分類投放模式,建立常態長效管理機制;④做好宣傳動員和執法監督工作,不斷增強社會參與的廣度和深度;⑤加快破解瓶頸難題,全面實現生活垃圾的全程分類管理。